关注二维码

一、实践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德树人,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作为实践教学的根本价值指向,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基层,开展课程实践。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以及对社会对人生的强烈的责任心,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原则

第一、坚持以育人为目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社会实践开阔视野,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坚持有组织有指导的实践教学。整合资源,不拘形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有主题、有指导、有结果、有收获。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增强责任心。


二、实践教学原则

第一、坚持以育人为目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社会实践开阔视野,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坚持有组织有指导的实践教学。整合资源,不拘形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有主题、有指导、有结果、有收获。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增强责任心。


三、实践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采用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模式。

1、理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丰富和延伸。在理论教学中合理地设计和安排实践环节,不仅可以丰富和活跃理论教学的形式,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理论要点,形成建立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的行动导向。

2、以具体的教育目的为导向设计实践项目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育目的就要设计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实践项目。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整体设计中包括感恩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公民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安排针对性的实践项目,如参观、比赛、征文、等。

3、结合两个“中心”做好课程拓展

两个“中心”即“法律服务中心”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中心”。结合社科部两个中心的基本职能和工作内容,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从实践的层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