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二维码

一、编制并使用统一的《学生作业册》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的过程管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统一编制了《学生作业册》。在《学生作业册》中包括知识点的巩固,主要目的在于督促学生了解和理解基本的知识要点、实践作业部分,包括大学规划、给父母的一封信、电影观后感、参观学习心得等,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实践教学的理论沉淀和反思、课程反馈

图片1.png

二、设置形式多样的课程作业

为了更立体地让学生参与课程体验,每个学期我们都会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程作业,包括感恩书信、手工作品制作、PPT制作及演示、微视频制作等,并于期末将优秀的学生作业进行集中展示以及汇编成册。截止2016年底,本课程已经布置了12期学生作业展览或作业评比展示,编辑了12本学生作业选集。

1、学生作业展示及评选

图片1.png

 图片1.png

 2、优秀学生作业汇编 

2.png

图片1.png    

三、现场教学丰富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每个学期我们都会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选择相适合的校内和社会实践单位,比如校史馆、钱学森图书馆、四行仓库抗日战争纪念馆、紫竹国家级高新科学园区等,组织和安排学生参观并进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程体验性。

  

1.png

1.png

四、法律服务中心被评为“上海市高校法治教育特色项目”

社会科学部利用“双师型”教师资源,2012年成立了“法律服务中心”,这在高职院校中是首创。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普法宣传和讲座,并为师生进行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自成立以来,法律服务中心累计接待各类咨询近两百件,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十余次,进行普法展板宣传12次,现场咨询与法律服务近210人次,为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近万人次,有效拓展和贯通了课内课外育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