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1月10日致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信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坚定法治自信,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这些重要指示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以学习此次指示精神为契机,1月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建设论证研讨会。此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和论证该课程的建设方案,以探索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职业院校学生中如何有效实现“入脑入心入行”。
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施晓玮主持,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登谅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主任吴蓉副教授,以及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公法》教师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蒋圣力副教授等三位专家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会。
首先,施晓玮向与会专家、教师详细汇报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的建设思路,主要围绕“为什么讲、为谁讲、讲什么、怎么讲以及后续建设”五个方面展开阐述。接下来,三位专家介绍了自己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课程的开设和运行情况,并对东海马院的课程建设方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周登谅指出,由于法律和法治问题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应在开设上述课程之前设置“先导课程”,为学生讲述基本的法律知识,如: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国际法等,使学生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指向形成一个基本认知框架,有利于后续教学。蒋圣力则从法律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以丰富教学形式助力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思维培养,同时可以结合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找寻相应的课程切入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吴蓉则强调,在课程建设中可以加强与专业领域专家的合作,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人士、各专业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实现课程师资的多元化。
会议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龙燕院长对各位专家的建言献策表示了衷心地感谢,并表示将认真吸收和采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方案,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教学工作在新学期走深走实,并逐步建成一门立足学生、立足专业、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职业院校法治教育课程。
通过此次论证会,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的建设方向和目标,还增强了全体教师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轮建设和打磨,马院一定能够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建设成为学生“入脑入心”的优质校本课程。(通讯员 施晓玮)